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

是一样

人潮一窝蜂涌入,礼仪周到的导览扬声:“来来来。。”

在高达30尺的大福牛前照相。

再到十三观音街许愿。

到蓝比园欣赏灯。

到修持中心前看灯塔。

再到大雄宝殿礼佛。

这样片言只语的叮咛,是不是很熟悉?

休 息一会,享用百味素食,进入全民阅读展、麦积山石窟展、杨惠姗琉璃展、观赏感受文化气息。接着跑跑佛光教育展、童玩区、让佛光山文化教育就从这里跑跑、哪 里看看、来来照相、随便听听、点点滴滴从你的眼睛、从你的鼻子、从你的肌肤、从你的耳朵、从你的血液进入你的心你的脑。

感恩你的耐烦,塞着车来,塞着车回。。。

感恩你的护法信念,虽然每一年你来了回去,说了都是一样,明年不来。。

明年春花盛开时,又见故人影子与花同在,故人笑容与花相映辉。快乐的笑声散播满山满园满角落,这不就是是佛光山的你,那么人间化,生活化。

都是一样,不!内涵不一样;都是一样,不!内容不一样;都是一样,不!佛光信念、精神及哲学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。开始时,我们总是绕着口舌,费尽周思这么说。

后来妥协了,屈就的说:

是的,都一样。可是,你可知道,有一样是不一样,就是不一样的你了。东禅寺佛光山平安灯会已经举办了六年了。记得第一年你来得时候,还在你妈妈的肚子里,今年你已经六岁了。六年,真的很多东西都一样吗?

十岁的少年,六年后的青少年。

六 年前,你挺腰勉强的走;今天,你扶着拐杖步履跚跚。静静的,默默地,你依着阑珊守着夜的尽头,听着轻轻扬起的“佛光山上,殿宇辉煌;。。”赶在最后一盏灯 熄灭前,偌大的大广场,你万般虔诚的拜忏,在如墨般漆黑的天空下,红红砖石上,滴滴泪,点点尘,在瞬间消失的余光下,都停了,静了,烟飞云散。

接下来,大家都不说话了。

是一样,缘起缘灭,不生不灭;灯亮灯熄,生生息息。

是一样,红尘内外,炙炙藤热的熊熊火花,此岸彼岸火红的燃烧着。

红尘内的你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迷迷茫茫,恍恍惚惚绕着霓虹灯火。红尘外的我殷殷切切,踏踏实实举着明灯圣火。等着你,情归佛光。

仁嘉隆式的感动

第一次到仁嘉隆,那是1997年的事,廖素玉老师来的时候。如果不是廖素玉老师,坦白说,我不可能来到仁嘉隆,也不知道仁嘉隆在那里。

十三年前,到仁嘉隆东禅寺,印象中好像只有一座学院,其他都是很大很大的空地。现在这个空地装满了佛殿寺楼、美丽花园、宽广停车场以及各种活动场所。

以前当知道第二天要来仁嘉隆时,晚上会睡不好,因为想到路途好远、马路两旁尽是树林、油棕林等,路灯设备不好,然后,进去新村大街,自行车、摩托车、行人横来竖往,很害怕撞到人。所以,一想到去那里,就有点压力。

不过,每一两年,当廖老师来带团康时,就是我来佛光山的时候。

所以,与佛光山结缘,与“仁嘉隆”来往频密,应该托团康-廖素玉老师的福。

日子飞逝,转眼2009年。十多年后的今天,如果这是一出戏的话,可以告诉你的是场景背景不变,仁嘉隆还是一个大街,路上行人、汽车、机车等还是和以前一样,就是这样跑着和走着。但是,人事已经不一样了。

去年的12月开始,我变成仁嘉隆的常客。

以前我一两年才到仁嘉隆一次,现在我每二三天就往那里跑。仁嘉隆离我住处四十五分钟,以前觉得好远好远,现在觉得很近很近。

不为什么,只因为我发愿了,发愿去当佛光山菩萨义工。

进入第十八天,计有一百万人次到访的2009年马来西亚佛光山东禅寺花艺展暨平安灯会落幕了。

“灯会熄灯仪式礼成,大家把手上的心灯捧回家,永永远远的照亮自己和照亮别人,祝大家平安回到家。”总住持觉诚法师的慈悲叮咛回荡在东禅寺的天空,最后安住在来山信众们的心里,带回家里,百万人士的家里。

曲终人散,水静河飞。

东禅寺恢复平时的宁静,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,好像一切都已发生过。不生不灭,生生灭灭,如实写照。热闹如此,人生也如此。

仁 嘉隆这个新村又开始恢复平常的繁忙和凌乱。路上尽是一贯性没戴头盔的骑士横竖往来,大小路边摊随意摆。。妇女小孩满街走,人车一起,自然走,随意停,没有 所谓的奉公守法,我等你过马路,你让我过马路,一切就顺其自然,也如规也如法,就这样,爱走到哪里,停哪里。。以前的仁嘉隆和现在的仁嘉隆都一样。一年一 度的平安灯会来了又去了,过去347个日子没有特别的冷静,特别的期待;今天18天的激情,也没有特别的激动,特别的澎湃;守着它的仍然是一条康庄的大街,护着它的还是一幅幅自在生活的脸孔。对周围的来去,就是这样仁嘉隆式的感动。

凌晨一点,我捧着心灯回家,停在街上买水喝。

街坊不说一语,递水收钱。我关心问:生意好吗?轻轻答:还好,都很好。然后报以甜淡微笑。准备开车之间,她突然问:“你手上的灯很美,可以送给我吗?”当然可以,我爽快将灯递给她:祝你和家人健康平安,再见!。在他们平静的脸上,我听到热情的心跳。

东禅寺佛光山平安灯会,一年的百万人次,六年的六百万人次,等于全马的六百万华裔。因为佛光山,他们来到仁嘉隆。仁嘉隆,我和你一起感动,仁嘉隆式的感动,因为佛光山。